“轻松应对历史中招 潇洒走进外语名校” ——关于08历史中招备考的几点建议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08中招历史试卷的基本情况: 1.考试方式:开卷、笔试,学生可自带参考资料。 2.考试时间:50分钟。 3.试卷分值:50分。 4.整卷阅读量:约4000字(含题干及提示语) 5.试题题型、数量及分值分配
6.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内容约占60%(30分左右)。 世界古代史(部分内容)、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内容约占40%(20分左右)。 7.试卷难度: 试卷难度适中,容易、稍难、较难题之比为4:4:2,预设难度系数为0.60. 8.试卷设置预测: 2008年河南省中招学业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在考察内容上一方面一般遵循“厚今薄古、轻装减负”的考试原则,古代史部分以考查中外科技文化史的内容为主,另一方面中国史部分的比例稍大于世界史,在注意覆盖面的同时,重点突出历史知识的主干部分,重视知识的专题整合和综合运用。在注意试卷格式规范同时,注意卷面布局的合理与科学,强调编排的严整,确保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表格资料清晰。在考察内容上,按照“先中后外,先古后今,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题目难度基本呈现“由易到难”的正态梯度。这不仅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致,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便于学生迅速进入考试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为考试创设一种活泼、清新的试题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人文化的试题氛围。 9.考试效果预测: 2008年的中招历史考试题目应是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关注现实,侧重拓展与探究,综合性较强。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身边的事情。命题注意创设人文情境,提供生动的富有历史内涵的故事或材料,学生在愉悦中接受试题所传达的历史信息。试题切题角度比较新颖,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设问也更开放。 主观试题的考查比重会加大(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比如启示、感想等等)。主观性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在潜移默化中考查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使学生受到丰厚历史底蕴的教育,真正体现课改精神和历史课要服务于时代需要的宗旨。 二、2008年中招历史复习备考中的几点建议 (1)转变学习理念,关注课改,树立“世界大教材”“社会大课堂”的学习观。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建议复习时以《说明与检测》中的知识要点为主,以知识结构的形式解析教材的内容,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把世界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前后紧密联系,从而形成立体知识网络。要强化时空观念,时间要分段,空间要分片。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要适当加强知识的延伸迁移与中外联系。比如,在复习中国历史甲骨文的时候,应适当联系世界古代的象形文字、字母文字和楔行文字等;复习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土地改革法时,可以联系而后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其他国家的土地制度的沿革等。这样的复习,一方面活化了学习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把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了立体知识网络。 (2)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活化基础知识,优化基本技能,不能“死”记,但要“记”死。 在复习中,要注意“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关注中国”,即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和认识千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进程和变化。 为了提高同学们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使个别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建议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的梳理整合,通过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促进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记忆,并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历史学科的知识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各学科的内容联系广泛,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再加上以后考试的方向是让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逐惭转化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说,不需要记忆,不需要积累,恰恰相反是要变“死”记为“记”死。大量的答题信息除试卷已经提供外,更多的答题信息全靠你平时的记忆和积累。 (3)强干弱枝,突出主干内容;纲举目张,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所谓主干内容是指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对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或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的历史现象;在历史沿革转承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与当今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紧密相关能有机整合的历史现象。比如今年我们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有: 北京奥运会; 西藏问题; “嫦娥一号”; 抗击冰雪、地震救灾斗争; 三农问题 ; 台湾问题; 中日问题; 中美问题; 中东问题; 国际关系问题; 经济全球化问题 ; 近代化问题; 中共党建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共十七大; 大国兴衰与和平崛起等。 (4)基于双基把握,立于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1.阅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包括科学准确审题。 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翻书翻资料而是要有层次地审题。一定要先看清题目,如读图,要先观察图的形状、注释、标题、说明等,再结合问题找出相关有效信息,再以这些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依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规范作答。再如对于材料解析题和探究题等要找出关键词语,对关键词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理清思路,有步骤地一一作答。另外,遇到与平时练习比较接近的试题,千万不可照搬答案,而要认真思考,区别后再相联系并作答。 2.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来,从中考命题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中考改革正与新的评价观接轨,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试题开放性,是考试要求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考生、阅卷者关注的焦点。开放性试题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和发散空间,体现了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同学们在面对开放性试题时,应该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客观的、积极的、科学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准确有效的表述能力。 非选择题一般都有要点,在回答史实时要简明扼要,条理分明,语言准确,尽量按时间顺序、发展过程来叙述,最后一定要有结论。在回答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认识或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时,观点要鲜明,有论有据,最好联系教材来回答,评判的标准虽可有自己的见解,但要科学而客观。另外,回答非选择题时,语言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即运用历史语言,用好历史专用词汇,准确有效的表述。 考场上,特别提醒: 纵览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认真审题,审清题目要求; 先易后难,科学利用时间; 关注分值,合理构思答案; 检查修改,查漏补缺完善。 |
国内统一刊号:CN42-1078/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7661,邮发代号:38-303。欢迎各类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小学教育专家、学者、教师踊跃投稿。
一﹑主要栏目:
和谐教育研究 科学教育研究 经济教育研究 普法教育研究 教育管理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体育教育研究 教育模式研究 思品教育研究 文史教育研究 外语教育研究 数学教育研究 信息教育研究 体育教育研究 艺术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研究
二﹑征文要求:
1、文稿应思想健康、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述清晰、体例规范、富有新意。文字一般不少于2600字为宜。
2、题名(文章标题)应简明、确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名。文末标明作者单位及联系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如为基金资助项目应加以注明,并提供项目编号。
3、2600字以上文稿请附300字以内的文章摘要和3—6个关键词。
4、参考文献在正文的引文处以方括号加序号的方式上角标注。文末依次排列参考文献时,按作者、书刊名或出版社、出版年(期)、起讫页顺序标注。
三、来稿请首选E-mail,如条件受限,可邮寄,使用A4纸打印。
四、来稿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作者切勿一稿多投。
五、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附声明。因人力有限,恕不退稿。
六、稿件刊登后,赠与当期杂志1册。
通讯地址:北京清华大学84-161信箱(《读写算》杂志教育教学研究编辑部)邮编:100084
投稿邮箱:duxiesuan@sina.com
电 话:010-89702077 13439526091
网 址:www.duxiesuanzazhi.com
联系人:常军备
本刊发表周期短、审稿快!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杂志以“经典、实用、前瞻”为特色,以“实践新教学理念、探索新教育模式”为办刊宗旨,着重反映广大教师教学改革过程中总结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体会和新经验,探索现代教育与课程改革中的新思路、新特点,同时也为辛勤工作在我国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提供一个发表与展示成果的平台。
主要栏目:
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论坛、课程研究、职业指导、家庭教育、文史研究、创新管理、体育教育、艺术交流等、思想教育等。
稿件要求:
1、文稿应资料可靠、观点鲜明、数据准确、资料真实、选题新奇、内容健康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实用性,文责自负;
2、文章标题下方分别注明邮政编码、作者单位、作者姓名,来稿一律用电子邮件发送;
3、文中如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文中尽量不要用图表。文章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
新闻出版总署查询网址:http://www.gapp.gov.cn/
中国记者网查询网址:http://press.gapp.gov.cn
电 话: 13260193879
联系人:李 杨 QQ:849396518
E-mail:bianji815@163.com banji815@sina.com